【我身边的风】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在这个佳节里,让我们来聊一聊端午吧!



01




        仲夏端午,端者,初也。端午从字面上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云:“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端午的名称由此而来。


端午安康

02

人物纪念

        我们都熟知,端午节是因爱国诗人屈原在此日殉国明志而演变成中国汉族人民祭奠屈原、缅怀华夏民族高洁情怀的节日。但其实,后世附会"历史人物纪念说"主要有四种,除纪念屈原说外。

另外三种为:

      纪念伍子胥说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东吴一带的端午节历来不纪念屈原,而是纪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且吴越地区以龙舟竞渡及在此日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更是早于春秋很久。


                        纪念孝女曹娥说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纪念介子推说

据东汉时期蔡邕《琴操》中记载,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03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而在这一天,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放风筝,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洗苦草麦药澡,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诸多习俗,各地也有所差异,这里我们只挑一部分介绍。

                                    

                            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蟾蜍等不上身。

洗龙水

      洗龙水是海南最有地方特色的端午节习俗。端午节这天,所有人家都会像过年时一样在祖屋摆上香案祭祖,而洗龙水,相比于吃粽子、赛龙舟,更显重要,是海南本土民众所必须进行的神圣“仪式”,人们可以不吃粽子,不赛龙舟,洗龙水却是一定要进行的。 

        一般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海南四面环海,老百姓们对屈原投江寄予了美好的愿望,认为屈原投江后变成了龙神,在端午节这一天会出来活动,这天所有的水也就变成龙水。人们洗龙水可以得到龙神的保护,身体健康不长热疮热痱,一年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我们老家的说法,端午节这一天,天上的龙会下到凡间,从地上所有的水中经过,龙经过后,水沾染了龙气也就成为龙水,用来洗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不长痱子,也不得皮肤病。

                                

        五彩缕有叫“五色线”、“朱索”、“百索”等,是端午节必备的物品。陕西风俗,端午节当天把彩色丝缕拴在小孩的手腕、脚腕和脖颈上,据说可以避邪和防止五毒近身。这种彩色丝缕要戴到“六月六”才把它剪下来,丢进河里让水冲走。

                           迎鬼船

       江西南部的部分地方,流传着迎鬼船的习俗。因为这一带水浅,不能进行龙舟赛,故在五月初五这天,用纸扎成旱船,带着去登高、游街,谓之“迎鬼船”。


五彩楼


04

吃货的自我修养

   必不可少的粽子

玉粒量米水次淘,裹将箬叶苎丝韬。炊馀胀满崚嶒角,剥出凝成细纤膏。——清谢墉《粽子》


 

粽子来历

        端午节吃粽子,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甜的代表家甜甜蜜蜜,而咸粽子代表家里不矛盾,长期和谐相处。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但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咸甜”之争

        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而且各地的风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咸两种。所以在吃货的领域中,关于粽子少不了“咸甜”之争。对于甜粽子和咸粽子的纷争不曾停息,那么到底是吃甜粽子好还是咸粽子好,二者的区别又有哪些呢?

       

        其实甜粽子和咸粽子就是口感不同,至于哪个更好全凭个人的喜好。在粽子的区域划分上,以长江为界:南方以及沿江居民爱腌制咸货腊肉,所以他们做的粽子爱放咸肉;而北方枣子多,也爱甜食,所以多裹蜜枣粽子。小编认为相较于咸粽子,甜粽子更腻人,所以吃起来的话咸粽子相对更易入口,吃起来口感也更佳。

粽子还有个说法是甜的代表家甜甜蜜蜜,而咸的代表家里不矛盾,长期和谐相处。不过甜的也好,咸的也罢,大家按自己喜好选择口味、样式即可。所以,你们pick哪种粽子呢?

END



生活

岂止于美

作者

文字:肖桥   罗爱香

策划:王思元

图片:卢洪伟

排版:王玉龙

责编:刘杨老师


长按二维码关注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